21.9分高收入?24分低薪!大合同不匹配!

信号源

在NBA的舞台上,每当有年轻球员能以场均20+的数据惊艳众人时,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感慨他们是否配得上顶薪合同。但事实上,篮球界的真相往往复杂而多维。

像卡梅隆·托马斯这样的球员,其出色的数据背后是场均24分、3.3篮板和3.8助攻的硬实力。尽管如此,他的行情并不高涨,预期合同价值也仅为4年1亿美元左右。这不仅仅是托马斯的个例,还有曾经的独行侠球员被交易至76人的格莱姆斯。他出战28场比赛,以场均21.9分、5.2篮板、4.5助攻的华丽数据赢得球迷和媒体的关注,命中率更是达到可观的46.9%,三分球命中率37.3%,罚球命中率高达75.2%。然而,即便如此出色的表现,格莱姆斯的下一份合同起薪预计也只是超过全额中产特例的1410万。

这些球员的出色数据在任何时代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但为何他们难以匹配到一份“巨星级”的合同呢?原因之一在于球队对球员的评价不仅仅是看数据,而是更多地考量你是否能在战术上发挥重要作用,能否在关键时刻拉动球队战绩以及比赛风格是否适应高强度的季后赛。这包括你是否能够承担战术责任,以及你是否能在激烈的比赛中稳定地表现出色。

不可忽视的是那些被称为“低使用率爆发型”的球员如卡姆·托马斯。他的数据往往依赖于在替补时间段的爆发和刷分,而非在整季作为主控时的表现。这表明他更多的是一个得分型角色球员,而非能够围绕他构建战术的核心球员。在NBA,那些能够获得大合同的都是能够主导球队战术体系的球员。

像贾马尔·穆雷这样的球员,尽管他的得分不如托马斯高,但他能打出关键球、传球、并掌控比赛节奏。相比之下,托马斯的挡拆效率、传球视野以及防守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此外,球队也会考虑球员的市场影响力和代表性。像格莱姆斯和托马斯这样的球员虽然得分能力出众,但影响力相对较小。而像爱德华兹、塔图姆、布克这样的球员则不仅能在场上打出高水平表现,还能成为城市的代表人物,拥有强大的球迷基础和话语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身背景在NBA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两位球员打出相同的表现,他们的出身背景也会对合同待遇产生巨大影响。例如,状元秀即使初期表现不佳,球队仍会给予他们机会和时间来证明自己。而对于那些没有高顺位出身的球员来说,哪怕后来表现出色,也可能因为“出身”问题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合同待遇。像里夫斯这样的球员尽管数据亮眼,且在强大队友的阴影下仍能展现自己的实力,但他的合同待遇往往远低于他的实际表现。这就是现实中的NBA。

总的来说,NBA不仅仅是一个看数据的游戏,更多的是考量球员的综合实力、战术价值、市场影响力以及出身背景等多个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数据并不突出的球员反而能够获得巨额合同的原因。而在这一现实下,每一位球员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机会,而每一支球队也在寻找那些能够带领他们走向胜利的球员。

标签: NBA 落选秀 最终候选名单